杨曼霞
    
    有一句俗语:股市如人生。
    作为一个20世纪90年代入市的老资格小散,十余年的股市浸淫,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人生的演绎和演绎的人生。
 
    初涉:没有青涩
    1998年,我正式入市了,记得当时开户的证券公司原名还叫安徽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。其实我是在1996年就开始关注股市的,在经过了1996和1997两年大牛市,天天看着“四川长虹”和“深发展”不断飘红,心里那个痒啊,但1996年“12道金牌”的梦魇,也让我心悸不已,犹豫间,错过了大牛,当然也与大熊擦肩而过。1998年,我拿到了属于自己炒股身份象征的“股票账户卡”。
    1998年的行情不温不火,总体而言是属于宽幅震荡的行情,期间股指三起三落,而我对行情的判断似乎还停留在“长虹”、“发展”时代,生怕卖后踏空了行情,所以反复坐了“电梯”,好在市场空头力量有限,我的“第一桶金”并不出色,但也还说得过去。
    1998年是我实际入市的第一年,在这一年里,我象很多其他新股民一样,在炒股的同时,也抱着股市入门的书刊不断学习,在我看来,技术分析很重要,可以说是盈亏的关键,所以,我也努力地学习着“KDJ”、“MACD”、“三只乌鸦”、“单针探底”等术语和指标,有时为了显耀一下自己的“专业程度”,还不时在不太熟悉股市的朋友面前卖弄几下——“渣”啊,“沽”啊什么的,弄得大家玄玄乎乎的,自得心理可窥一斑。总体说来,我的入市时机还算不错,既没有大牛大熊的跌宕起伏,也没有茫然面对的青涩懵懂。
 
成长:感受疯狂
    1999年5月19日,绝对是中国股市值得纪念的一天,当然这仅仅是事后才能意识到的,和许多人一样,我经历了“5.19”,感受了它的疯狂。那一天,东方明珠率先发难,后来才知道全世界股市都进入了网络时代,不过,经过了一年多的股市沉淀,我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技术分析者,开始转向更注重市场和板块的运作情况,那一段时间,我信奉一个炒股理念,那就是“联动效应”和“比价效应”,于是乎,我虽然不敢执东方明珠的牛耳,但仍然果断的介入了“联动”和“比价”优势更为明显的厦门信达和山西三维,虽然没有东方明珠那么耀眼,但反正也是沾“网”就发,那时候,小道消息上由于股市的疯狂,得心脏病的不少,但我有一颗“大心脏”,“抓”到了,也“守”住了,没被“洗”出去,到最后,我享受到了“增长”带来的快乐。
    那个时候,我也不出去工作了,中午也不回家了,成天“泡”在股市里,哪怕就是休市时无事可做,宁愿站在散户厅里看别人打牌都觉着是一种乐趣,是一种享受,当然,这些都是“赚”字当头带来的,我觉得那时候,每天挣一些,强过打工看老板眼色百倍,开始只想“挣”饭菜钱,后来心大了,想着给家里换点啥,沙发破了,得换一个,电视机开始流行等离子的了,买一个,反正股市就是“提款机”,见面打招呼的口头语都变成了“哟,今天你的股票涨停了吗?”,现在想起来,真得感谢那段“网络”时光。
 
挫折:为了不再受伤
    中国有句古话,叫“乐极生悲”。进入21世纪后,网络神话光环开始在全球股市退却,到了2001年夏天的时候,股市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顶部区域。当股指掉头向下,被胜利冲破头脑的我,仍然坚信,2245点的回落只是一个技术性的回调,开始的时候,我一点一点的加仓,股市里不是有一个“金字塔”理论吗?越跌越买越安全!加仓了大半年,这“金字塔”的塔尖越来越高,下身越来越厚实,但始终没见到“底座”。坏了!我开始慌了,难到网上所说的股市“泡沫”已经崩溃了?以前我不相信,也不愿相信,甚至上网读名家的股评,也只愿看“多头”的,不愿看“空头”的,现在,我开始有意识的注意“空头大师”的预测了。
    又一年过去了,我周围有人开始慢慢割肉离场了,我的沙发也“没”了,等离子也“飞”了,更重要的是,我股市里的希望也随之一点一点的破灭了,尽管我不认“栽”,但最终还是步别人后尘也离开了,看着我的资金账户,回顾了这几年来的得失,我又回到了起点。
    从2001年到2005年,股市整整走了四年的大熊市,从前期的彷徨,到中期的割肉,再到后期的庆幸,我最终收获得是反思——为什么“到手的鸭子飞了”?为什么我没能摆脱贪婪的下场?为什么我没有包容的胸怀和宽阔的视角?我反思了很久,最终我还是释怀了——我收获了一种另类的财富——挫折,经历挫折,是为了让我今后在股市人生中不再受伤。
 
再起:让我学会理性面对
    在经过了近十年的股市起起伏伏中,我开始学会正视这个让我又爱又恨又喜又怕的股市了。2005年下半年,有色金属板块开始在全球资本市场爆发,上证成指也从998点的悬崖边绝地逢生了。说实话,我没赶上有色的第一班车,四年的熊市,让我更加谨慎和理智了,看准趋势再入手,唯一不变的是对股市的那份执着。
    2006年初,综合各方判断,在确信这是一波真正的行情后我果断再次入市了,我先后买进了江西铜业、东方钽业等有色金属股,坚决持有,我知道,趋势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。后来,股指创出了新高,又攀上了3000点,我周围的一些股友开始退缩了,半仓和轻仓的大有人在,不过,我坚信这不是顶,多年来的牛熊经历,让我学会了包容,学会了坦然面对,当然,我并非不为自己留后路,我的每一次买入决定的背后,已经为自己预先设定了止损价位,而上涨途中的每一次回调,我也预先设定了心理警戒线,所以,严格的纪律让我自己的操作充满信心。
    2007年5月30日,这又是一个足以让每一个股民终身难忘的日子,在经过了前期管理层的反复警示之后,大盘终于变脸向下,而且一周之内连续跌停,直得庆幸的是,严格的操作纪律,让我很快躲过了这一劫,尽管市场哀声四起,一度如股市末日,但是多年的经验和直觉告诉我,行情并没有结束,果然不久,股指再次返身向上,这一回领军的是银行和地产,4000点、5000点,原先已经退出的人又重新入场了,原先套牢悲观的人又再次看到希望并兴奋起来,我也加入了银行和地产的大军,但是这一次,这只做了三个月,因为我知道,行情的最后冲刺到了——启动的银行地产股都是股市里的“大家伙”。最后,我全身而退。
 
   走向成熟:股市我只是重新来过
    从6124点以来,股市再度迈入一个漫漫熊途。国内,经济结构面临转型,国外,金融危机余波荡漾。2009年,“四万亿”一声号角,股市一度中级反弹,然而,轻松赚钱的日子已经远去了。我,作为亿万股民中的一分子,已经习惯了股市里的潮起潮落、沧海变迁。我没有离开股市,这仿佛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,赚钱与否对我而言,已不再那么重要,享受股市的每一天才是生活的根本。与多数还在奋战在股市第一线的股民相比,我算是个老股民了,我喜欢红绿柱,喜欢蓝白线,喜欢每天翻阅着F10,喜欢定时定点地收看股评和财经节目,我注重趋势,但也不墨守价值投资的陈规,我强调操盘纪律,且更愿意接受新的股市里的挑战,2010年以来,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粉墨登场,我是散户,受门槛所限,暂时不能介入,但我还是开通了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,每天通过模拟交易来接触新的事物,寻找新的灵感,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股市里的生存法则和人生阅历,与以前操盘的燥动相比,我现在的心态已经相当平和了,股市对于我来说,只是重新来过而已…… |